国度的智慧——面对试炼
赵漪云教师
新约里有一卷书是主耶稣的兄弟雅各写的,整卷书篇幅不长就5卷,是一封信,讲的是基督徒在生活里,要怎样行事为人,雅各在这封信里,语气诚恳,教导基督徒,怎样把属天的智慧,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,这就是《雅各书》,被称为新约里的《箴言》。接下来的的一段时间,我会系统的和大家分享《雅各书》的信息,取个总标题为《国度的智慧》。我们一起来探讨,怎样用国度的智慧观来过好我们每一天的生活,做讨神喜悦的好儿女。
经文: 雅各书1:1-11
今天我着借雅各书1:1-11的内容,和大家分享一个主题《国度的智慧——面对试炼》,用四点来展开。
一、开篇时真诚问安(雅1:1)
我们看第一节经文:【雅1:1】作 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,请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。
从这里,我们可以看出,曾经和耶稣一起生活过的兄弟雅各,要向我们透露的讯息:
1、作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:
和新约里其他书信一样,《雅各书》第一句话也是开门见山:某某某写给某某某的信。这里雅各谦卑地自称是“神和主耶稣基督的仆人”,要知道,雅各是当时著名的耶路撒冷大教会的牧者,是有名的领袖。他谦卑地说自己是神的仆人,完全可以理解,可为何还说自己是耶稣的仆人呢?雅各可是耶稣“同母异父”的兄弟!长辈弟兄姊妹,家里也有兄弟姐妹吧,你会不会把自己兄弟姐妹叫做主人,说自己是他们的仆人?肯定不会!那为什么雅各在这里说自己是耶稣的仆人呢?
这其实就是一个荣耀的证明,证明耶稣就是祂自己所自称的那一位!我们可以在此展开合理的想象,雅各肯定是和耶稣从小一起长大、一起玩、一起吃喝睡觉,所以,他对耶稣是再熟悉不过的,他最了解耶稣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可是居然找不到耶稣身上有任何正常人的瑕疵和缺点。所以,当耶稣复活以后,雅各可以完全接受一个常人接受不了的事实——他的哥哥耶稣,是荣耀的主,所以,雅各才甘心情愿地称呼耶稣是“主耶稣基督”,就是神从起初所应许的那位世界的救主。
就像路加在《使徒行传》里庄严的宣告说“故此,以色列全家当确实地知道,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, 神已经立他为主、为基督了。”(徒2:36)。感谢赞美主,《雅各书》第一句话,就把这个荣耀的事实告诉了我们!
反思:耶稣因为在地上做人子时,表里如一的好行为,使得和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亲兄弟愿意谦卑顺服祂,认祂是主基督。求主光照我们,让我们有一个反思和提醒:今天我们作基督徒,留给身边最亲近的亲人朋友,是什么印象呢?美好的印象?还是名不副实的印象?
2、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:
再来看,雅各说“请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”,在使徒行传里记载,司提反被人用石头打死,经上说“从这日起,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。除了使徒以外,门徒都分散在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。”(徒8:1)。从这里就能看出,在司提反殉道以后,基督徒开始遭受逼迫,分散在犹太各地,雅各才会写“散住十二支派之人”,雅各不是单独写给某个支派,而是写给所有以色列人,他不愿意任何一个同胞感觉自己被遗忘。
我们可以想象,信徒们分散了以后,就像没了牧人的羊群,被丢在了一片广阔无垠的荒漠,无依无靠,他们走散了、迷失了,不但在信心上受到试炼,生活上也会受到世俗各样的试探引诱,因没有牧者的带领和教导,他们肯定也缺少真理上的装备和正确认识,信仰和行为常常会有偏差。雅各爱他的同胞,把他们深深地放在自己心里,真心地想去接触每个同胞,用真理的话语去劝勉、安慰他们。
试想,在当时的那个环境,一封书信要从这个教会传到那个教会,从这个会堂传到那个会堂,全世界的传递,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,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事!雅各要么是作出详细的送信计划,并且督促跟进,要么就是圣灵给了他感动或者确据,知道自己的信一定会被送到每一个同胞手上。雅各对同胞的爱,对传福音的热情,实在让人动容!
反思:耶稣复活后,曾向11个门徒显现,在升天前,对门徒们最后的嘱托是什么:
经上说“你们往普天下去,传福音给万民听。”(可16:15)耶稣升天以后,门徒就出去,到处宣传福音,经文说“主和他们同工”。今天,我们有没有起来回应耶稣的呼召?耶稣一直在期待和我们同工,我们起来了吗?经上说“要收的庄稼多,作工的人少”! 正如有诗歌所唱:“田地里的庄稼一片片的成熟,见不到收割人,家主心里焦急,焦急如同火烧,寻不见同心人。见到许多工人,费时费力为己,并不是专爱神。拥挤主时有人,主需用时无人,怎不叫主伤心?”
这是雅各在信的开头,一句看似简单,却实在不简单的一句问候,它做了一个荣耀的见证(为耶稣是基督做见证),体现了一份对同胞深深的爱(他写信给每一个分散世界各地的以色列人),接下来正文部分,雅各提醒信徒们应该要怎样面对试炼:
二、试炼中仍要喜乐(雅1:2-4)
1、试炼中的喜乐:
试探、试炼的区别:什么是“试炼”,圣经里常会出现“试炼”和“试探”,我们一定要把他们区别开来。“试探”是出于魔鬼,是恶意的,目的是要引诱我们去犯罪。“试炼”却是出于神,是善意的,目的是要陶造我们变得更圣洁。
雅各说“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,都要以为大喜乐”,我们看这个“落”字,原文的意思是“不预备之试炼”,也就是出人意料,想都想不到的时候,试炼就突然临到你,可是,我们仍旧要喜乐,喜乐不够,甚至还要大喜乐。
举例圣经例子: 使徒行传16章里有一段记载,保罗和西拉在腓立比传福音的时候,因为赶出一个使女身上的鬼,触犯了使女主人的利益,就被诬告,然后被众人一起攻击,还被扒光衣服用棍子打,再被下在监狱里。虽然喊冤做牢,满身是伤,但在这样突如其来的苦难中,他们仍以为大喜乐,半夜唱诗祷告赞美神。后来还救了狱卒的性命,最后感动狱卒全家信主,也都喜乐起来。
在突然的苦难中,门徒没有灰心失望,而是大喜乐,他们的喜乐不单救了自己,还传扬了福音。这是圣经当中的例子,我们再来看一个社会上的例子。
举例名人例子:举世闻名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,有一个厉害的老婆。有一天苏格拉底在楼下给学生上课,忽然听见楼上有碰撞的声音,原来是老婆因为他上课太久,在大发脾气,用脚使劲的踹地板。学生就说:“老师,最好现在停下来,不要再教下去!师母在发脾气了。”苏格拉底说:“再五分钟就讲完了!停下来太可惜!”所以他仍旧坚持把课讲完。他的老婆听苏格拉底还在上课,真的发火了,苏格拉底还在和学生说话的时候,一盆水从楼上浇下来,浇在他身上,苏格拉底一下变成了落汤鸡。学生们看到这个场景,又愧疚又尴尬:“老师,真对不起,你为了让我们多听会儿课,让你难堪!”苏格拉底没有生气,反而边笑边说:“不要紧,刚才打雷,现在下雨,就该这样的!”
苏格拉底虽然改变不了他老婆的火爆脾气,可是用自己的乐观幽默化解了一次很大的尴尬,甚至是一场家庭纠纷。
有人觉得,不管是大使徒保罗,还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,他们都不是一般人!可是,我是平凡人,别说在百般的试炼中大喜乐了,就是在一个试炼中,我都喜乐不出来!其实,雅各在这里,不是叫我们作属灵的超人,也不是叫我们压抑忧伤,装出喜乐的样子,而是鼓励我们,换一个全新眼光去看待“试炼”。
伤害你的并不是这件事本身,而是你看待这件事的眼光。一件事情摆在我们面前,它本身是客观存在,不会改变,但是我们看待这件事情的眼光是我们自己可以决定的,我们是选择去看事情好的、积极乐观的一面,还是看事情不好的、消极悲观的一面?喜乐的秘诀,在于有积极乐观的思想去看事情好的、光明的一面。
教会中乐观与悲观的例子:教会中有位姊妹,上有老下有小,查出得了癌症,每周都要去医院,家里孩子还小,原本家里都是她一人操持,但每次去看她,她都是一脸的笑容很喜乐,嘴里也听不到什么抱怨消极的话,同工们都被这位姊妹的乐观和喜乐感动,原本想去安慰她,反而自己却成了被安慰者。
可是相反,如果我们在疾病中,一直想着自己身体软弱,想着自己这也没有,那也缺乏,整天满脑子都是消极的事,这会大大降低自身免疫系统的功用,对身体恢复很不利。经上说“喜乐的心,乃是良药;忧伤的灵,使骨枯干。”(箴17:22)所以这就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调整心态,因为喜乐这味药,医院买不到,只能自己生产。长期的忧伤,是慢性毒药!
“以为大喜乐”是指我们要用喜乐的心去看待一切的处境,是积极地面对,而不是消极地抵抗。人之所以喜乐不起来,是因为总想着自己所没有的,自己所失去的。如果多想想自己拥有的,就容易开心起来。存喜乐的心,接受试炼,我们会获得最大的好处,否则,试炼对我们没有益处,只会让我们徒增痛苦忧伤。所以,在试炼中,我们要努力喜乐。
2、信心中主动忍耐:
雅各接着说:“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,就生忍耐。但忍耐也当成功,使你们成全完备,毫无缺欠。”我们能喜乐,是因为我们知道这是对我们信心的考验,是帮助我们学习忍耐的功课,最后的结果是让我们的生命更成熟、更完全,对我们自己是大有益处的。
打比方说明:做过学生都感受过,准备期末考试,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,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期末考试。但是,期末考试实际上对学生是有很大帮助的。学校如果没有期末考,那学生在课业方面可能会掉以轻心。但是当他们知道期末考临近,就会主动、认真地去看书复习,而不是被动地等着考试一天天近了,什么也不做。因为考试会出成绩,要向自己交账,向父母交账。所以,虽然复习过程很辛苦,虽然主观上不喜欢期末考,但是不得不承认,期末考对学生是大有益处的。所以,学生才愿意主动忍耐复习当中的辛苦。
3、无奈中被动忍受:
可是有些时候,我们碰到一些事情、环境,我们不想忍耐也得忍耐,被动的忍耐——就是在那里咬紧牙关,盼望能度过那个难处。“忍耐”变成了“忍受”,这个是很痛苦的,虽然你能受得下来,但是却是很痛苦,结果也不好。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叫“媳妇熬成婆”。什么意思?年青的时候嫁到别人家里去做媳妇,那个婆婆很凶,她苦待你,你没办法,日子还得过,对方是长辈,是丈夫的生母,你就一直苦苦熬着,忍受着,等到时间过了,等到你做婆婆的时候,你也照样地怎么对你的媳妇。终于自己熬出头了,可以给自己出口恶气了,这样对吗?
我这里是举个例子,在难处中,我们不是主动地想着有好结果而忍耐,却是被动地咬紧牙关地忍受,想着总有一天,等到出头之日,我都要还回来!如果我们是这样想的,神的儿女们真的是很可怜,因为苦头吃了,但这个苦却是白白地吃。因为神允许我们经过各种各样的试炼,是要叫我们被成全,成全到一个地步“没有缺欠”。怎么能到一个“成全完备,没有缺欠”呢?只有我们在试炼中,经历神,得到神的时候,我们才能被成全。也就是说,只有在经历各样的难处、痛楚,叫我们这个人被压碎、打破,才能重新被神塑造,被神塑造地更完全。只有我们的老我在一次次的试炼中,被倒空,才能空出位置来,让神来充满。可是,如果我们在难处中,咬着牙忍着,存着“三十年河东,三十年河西,看你嚣张到几时?”的怨气,酝酿出“媳妇熬成婆”的苦毒,我们里面的生命绝对不会越来越成熟完全,只会越来越糟糕!
雅各说”但忍耐也当成功”,什么“成功”?就是成功到一个地步,把难处熬过去,熬过了难处,当然,从人这方面来说,成功了,但神所要的成功,不是单熬过那个难处,而是我们熬过难处的时候,我们经历了神更多,认识了神更深,得到了神自己。这是神看我们的成功。因为神造人之初,人是完美的,所以神选召我们以后,祂一直有一个心意,就是祂要把我们带到“成全,完备,毫无缺欠”,回归起初的那份美好。所以神,允许百般的试炼临到我们,借着各样的人事物和环境,来陶造我们。
寓道故事:一个青年基督徒,来请他的牧师给他祷告,求主使他不要那么急躁,更多地忍耐。牧师就跪下祷告:“神啊,求你赐给他患难!”青年人就说:“牧师,你误会了我的意思。我是请你求神,叫我多有忍耐,而不是多有苦难。”牧师回答说:“年轻人,我知道你的意思,我没有祷告错!你要记住经上的话——患难生忍耐。”
耶稣曾经在橄榄山上对门徒说:“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。”(太24:13)今天我们在各样的难处软弱当中,要有一个信心的属灵看见,很多的难处都是神对我们的试炼,为要我们更加成熟,为要我们得着祂自己,我们要换个眼光看难处,在难处中要喜乐,要主动地忍耐,而不是被动地忍受,不要白白吃苦!
三、试炼中不忘祈求(雅1:5-8)
1、向神求智慧:
雅各说“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”,这“智慧”指神的智慧,是属天的智慧,国度的智慧,它使我们能够躲避恶的权势,过公义的生活。而不是属肉体、属世的智慧。就像保罗劝勉以弗所教会的信徒:“这恩典是 神用诸般智慧聪明,充充足足赏给我们的”(弗1:8) 所以雅各在这里,劝勉同胞们,如果你们缺少智慧,就向神求吧!那是怎样的一位神?——“厚赐与众人、也不斥责人的 神”,你们向祂求,祂必赐给你们!
耶稣刚出来传道,在加利利湖边,呼召了头几个门徒:当时怎样的场景,很多人围着耶稣听他讲道,耶稣讲完到,看到旁边的渔夫西门,就提点他“把船开到水深之处,下网打鱼。”(路5:4b)西门这时候正是又累又失落之时,因为昨晚忙了一晚,却毫无获。但当耶稣这样说时,西门却说“但依从你的话,我就下网。”(路5:5b)要知道这是不容易的,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渔夫,西门却愿意听一个木匠的话,就再一次开船去打鱼了,结果我们都知道,打了很多鱼,渔网都差点兜不住,最后鱼装满了2只船,甚至收获太大了连船都快沉下去。
彼得完全可以凭着自己作渔夫多年的经验智慧,不听耶稣的建议,因为这才是一般人的思维逻辑,可是他还是听了耶稣的话,顺服了木匠的吩咐,其实就是顺服了属天的智慧,结果是奇妙的事发生。这是彼得凭着自己的经验,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奇迹。
我们在西门身上看到了顺服,不单是顺服,还是实在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有限,一个有经验的渔民愿意听一个木匠儿子教他捕鱼。我们如果只凭自己的聪明能力,再有智慧也不过属世的智慧,能聪明到什么地步?不过鼠目寸光罢了!但如果我们能谦卑地看到自己的不足,向主求智慧——属天的智慧。一定会经历神奇妙的带领,就像顺服耶稣,“水深之处,下网打鱼”,耶稣让他经历了从未有过的恩典。正如经上说“ 神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,是眼睛未曾看见,耳朵未曾听见,人心也未曾想到的。”(林前2:9 b)
2、为何求不着?
有时候我们肯定心里在想,我也向神求啊,为什么我从神领受的那么少?雅各回答了我们内心的疑问:“只要凭着信心求,一点不疑惑;因为那疑惑的人,就像海中的波浪,被风吹动翻腾。这样的人不要想从主那里得什么。”(雅1:6) 我们很多时候,为什么求不着?因为信心不够,因为边求边心里满是疑惑和小信!
什么是信心?经文明明告诉我们:“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,是未见之事的确据。”(来11:1) 信心,是属灵的眼睛有所看见,然后作出决定,而它的把握和证据是在于,相信有一位不说谎的神,他的话语、他的启示,都是绝对真实可靠的,让我们可以完全地投入、跟从、顺服他,而不会吃亏、落空,这就是信心。
希伯来书整个11章都在讲信心:
亚伯因信,献羊为祭,就比该隐所献的土产更美。以诺因信,与神同行被接去,不至见死。挪亚因信,造了方舟,他全家得救。亚伯拉罕因信,离开家乡,又愿意把独生子献祭。以撒因信,给2个儿子祝福。雅各因信,扶着杖头敬拜神。约瑟因信,临终之时,提到以色列族将来要出埃及。摩西因信,带以色列民出了埃及。以色列人因信过红海,因信围绕耶利哥。妓女喇合因信接待探子。
可能家人们会在心里嘀咕,传道人说来说去这几件事情,耳朵都听出茧了,圣经上的名人是有信心的,但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远啊!那我们说点,离我们实际生活近的事吧。
举例我的女儿:我现在自己在抚养孩子,所以体会比较深。我女儿有时很奇怪,有时候胆子很大,有时候胆子又很小。她很喜欢我抱着她转圈、大幅度的摇来摇去,一下子举很高一下子又蹲的很低,就喜欢我抱着她玩刺激的游戏,她就很开心,就嘎嘎地笑。我就想,小孩子胆子都那么大的吧!可是,过年的时候,带她去走亲戚,一进人家家门就开始哭,一晚上哭了十几场,全程都要抱着,别人都不能走进看她,一看她就哭,像个树袋熊挂在我身上!我想她胆子不是很大的嘛,怎么一下子那么胆小了呢?
我后来思想,不是她善变,她平时胆子大,是因为父母抱着,虽然看起来动作惊心动魄,但是她无条件的相信你们,相信你们一定会保护好她,所以她放心地玩,开心地笑。但是当她出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,看到周围好多陌生的人,她一下子就没了安全感,因为她不相信他们,所以就紧紧地靠着你,因为你是她此时唯一的安全感。
所以,信心,说得简单点,就是:信得过神的代领,就好像小孩子跟着父母,不论父母带他到哪里去,不论父母带他做多危险的动作,只要是父母带着他,他就完全放心,因为相信你,一定会保护他,一定会把最好的给他,他就愿意安心地被你抱着去任何的地方,这就是信心。
今天我们很多时候向神祈求,为什么求不到,就是因为信心不够,心里存着疑惑,我们没有放心地把自己完全地交托祂,对祂的相信不够!就像我女儿,如果我抱着她玩的动作幅度比较大,她就害怕,哭的很厉害,那我下次就不会抱着给她这样玩了,那她就失去了体验这份玩耍乐趣的机会。同样的,我们一边在向神求一样东西,一边心里又有疑惑和担心。雅各说疑惑就像“海中的波浪,被风吹动翻腾”(雅1:6 b),一下这样,一下那样,翻来覆去,担心来担心去,我们还能从神那里得到什么呢?神说,你这么怕啊!那我不带你玩了!
圣经举例:有一次耶稣在海边教训完众人以后,准备要和门徒们坐船到海那边去格拉森。耶稣和门徒都在船上,耶稣这个时候在船上睡着了。忽然海上起了暴风,船进水了,甚至水都要满了,情况很危险。所以连渔民出身的门徒们都慌了,就喊着说:“主啊,救我们,我们丧命啦!”可是和他们在一起的耶稣,这时候就反问他们“你们这小信的人哪,为什么胆怯呢?”然后,耶稣起来,平静了风浪(太8:23-26)。
胆怯就是害怕,这是人面对危险时一个很自然的心理反应,在这里耶稣其实不是批评他们不该害怕,而是看到他们害怕背后的原因——对耶稣的小信,信心不够!我们要知道,这些门徒不是刚刚跟随耶稣,而是跟随耶稣有一段时间,并且见证了很多耶稣行的神迹奇事,亲眼见过耶稣不是普通人。可是,他们在遇到危险时,还是只看见了眼前的风浪,没有看见和他们同在的主。所以耶稣才责备他们“你们这小信的人哪,为什么胆怯呢?”换句话说:“我和你们同在啊,你们还害怕什么呢?信不过我呗!”
反思:今天我们,神的儿女,生命当中也有风浪,可能是疾病、意外、失业等等。经历这些的时候,我们也总是忍不住害怕,甚至怀疑、埋怨耶稣,为什么不保护我!所以耶稣问门徒的话,今天一样在问我们,那个遇到一点风浪,就小信,就怀疑耶稣的我们“为什么胆怯呢?”
外面的风浪不可怕,里面的风浪才可怕。内心不平静,处处是风浪! 真的求主帮助我们,坚固我们的信心,要在祷告当中,经历耶稣同在,耶稣就在我们的船上,不要怕!
3、信仰上的人格分裂:
雅各举反面例子,打个比方说,一个人小信起来,就像是“海中的波浪,被风吹动翻腾”(雅1:6b),海浪是没有具体的形状和方向的,风怎么吹,它就怎么变,就像一艘船停在岸边,但是没有船锚,风浪来了,慢慢地飘到哪里去也不知道。
他又说:“心怀二意的人,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。”(雅1:8)。
举例多重人格:医学上有种精神上的疾病——多重人格障碍:表现为身份的瓦解,出现两个或者更多的相互独立的人格状态。说的直白一点,就像一个人体内住着好几个不同的人,然后会随机切换人出场。这个病比较复杂,比较难治疗,需要很长的时间治疗,有些一辈子也治不好。
所以,我们对神的信心不够、小信,就像是我们信仰上得了多重人格障碍一样。一下子,跟随神,一下子又留恋世界,一下子热心的不得了,一下子又冷心的不得了。如果不努力把这个信仰上的人格分裂根治,结果是既被神厌恶,又被世界抛弃,说白了就是,信仰生活过不好,自己的日子也过不好,不上不下!就像在旷野飘流的那一代以色列人,既不能回埃及,又进不了迦南,结局是死在旷野,不能进入属灵的安息,自找的嘛!
我们要知道,神有时候用试炼难住我们,看起来好像我们被困住了没有出路,为着要我们更挨近祂,为的是要看看我们的信心。如果信心还小,那神就让我们多困住一会儿。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误会神的心意,觉得祂是远离我们,不听我们祈求,或者希望我们吃苦头的。
约伯就曾经误会神,向神发怨言说“人的道路既然遮隐,神又把他四面围困,为何有光赐给他呢?”(伯3:23)神的儿女们!试炼虽然围困我们,仍有许多隙缝可以透光进来的。那些伤害我们的话语,使我们伤心的人和事,亲戚朋友的背弃,经济的压力,等等,神都知道,有时候神就是为了来治疗我们信仰上的人格分裂。如果,你敢完全信靠他,祂就一定对你负责到底!
有位牧师的分享:前两天听一位牧师的分享,有只小鸟飞进了教堂里,它一直想朝着窗户飞出去,窗户是玻璃,透进来光,但是一次次撞到就是飞不出去,牧师想要给鸟指路,奈何鸟听不懂。后来牧师想了个办法,把窗帘都拉上,只有大门开着透进来光,小鸟一下子就从门飞出去了!窗帘开着时,里面都是亮的,它分不清,哪里才是真的出路,但当人把其他光都遮起来,留一个真能出去的地方有光,小鸟就轻松的找到出去的路了。这只小鸟像不像我们,以为出路在这里那里,就撞得晕头转向,上帝给我们指示,我们也不留心听,所以最后上帝只能把所有窗帘都拉上,我们才能看到那条对的出路,一下子就飞出去了。
我一开始就说了,“试炼”是出于神,是善意的,目的是要陶造我们变得更圣洁。既然我们被围困是出于神,那出路一定只有在神那里。看起来,神好像把路都给我们断了,其实是为了给我们指明唯一的那条正路,就是祂自己,祂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,祂是真光,其他都是假的!
钟马田牧师曾经说过:“进到神的面前,却怀疑神是否赦免了你,这不是谦卑的记号,也不是圣洁的标记。那是不信,或缺乏信心。是没有明白真理的表现。”
今天我们在试炼中一定不要忘记向神祈求,求属天的智慧,并且要凭着信心求,不要向波浪一样,随风翻腾,不要心怀二意,因为这样,我们就找不到出路,白白的受苦!
四、试炼中宠辱不惊(雅1:9-11)
本来想用“试炼中安于境遇”,后来改成了“宠辱不惊”,因为我太喜欢这个成语,太欣赏这个状态了。“宠辱不惊”:它的意思是,不管是受宠,还是受辱,都不为所动,形容一个人,对得失不在乎,看淡得失。这对世人来讲是不容易做到的。有个很有名的典故:
唐朝大臣——卢承庆,学识渊博,才华出众,很小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。因为他为官清正,很受唐太宗信任,任命他做吏部“考功员外郎”,干嘛的呢?主要负责给官吏们进行考评。虽然,这个官职算不上很高,但考评结果,是直接关系到每位官员的仕途升迁,卢承庆这个职位,可以说掌握着官员的仕途命运。他上任后,一直兢兢业业,公正、负责地对待官吏的考评。
有一年,一个管理漕运的官员,在督运粮草时,遇上大风,运粮的船沉没了(漕运:就是利用水道运输粮食,主要运的是公家的粮食)。所以在官员年度考核中,卢承庆在给这个运粮官员评定等级时,给他评了个“中下等”,评语写着“监运损粮”。这个官员听完后,也没有生气或者失落,一脸平常,一句话都没给自己辩解,就退了下去。
卢承庆对他的气度和修养,非常欣赏,他就想:“粮船沉没,也不完全是他个人的责任,碰上这样的事情,回天乏力啊,评为‘中下’,好像不合适,对他不公平。”所以,他把那人叫了回来,对他说:“损失粮草非人力所能及,给你改个‘中中’等级。”那个官员,听他这样讲以后,既没有发表意见,也没有表现出半点高兴的样子,更没有说什么感激、客套话,没有表明任何态度,只是不声不响地站在那里。
这样一来,卢承庆更加钦佩这个人的涵养,忍不住说:“好,宠辱不惊,遇事从容,难得难得!”马上,就又把他的评语改为“宠辱不惊,考中上。”这件事一时被传为佳话。
其实,卢承庆本人也是一个遇事宠辱不惊的人。他觉得,当官者,应该为国尽忠,官职高低都无所谓。卢承庆一生,仕途大起大落,唐太宗在位时,他官运亨通,唐高宗登基后,由于他老说实话,得罪了皇上,被贬官,可他也一点没有生气憋屈。后来,朝廷把他又调回朝中,卢承庆也没有因此特别高兴。虽然他的一生都是起起落落,命运坎坷,但他都坦然面对,心静如水,没有因仕途的起伏坎坷,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。对官场上沉浮是如此,对生死也是这样。到了晚年病危的时候,卢承庆把儿女们叫到床前嘱咐说:“人有生死,如同日有起落。我死后,一切从简,弄块碑,写上生年卒日就可以了。”
这可以说是世人宠辱不惊的一个典范,卢承庆坚持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,看淡名利,看淡生死。那今天我们基督徒为人处世的原则该如何呢?
1、学习信服神的安排:
雅各说:“卑微的弟兄升高,就该喜乐;富足的降卑,也该如此。 ”(雅1:9-10a)
卑微的升高,当然会喜乐,这不用人教;但是,富足的降卑,还是要喜乐,就困难了。但要知道,因为这一切都在乎神的安排。富足的降卑,是神的试炼,让我们学习如何处卑贱;其实,卑微的升高也是一种试炼,让我们学习怎样处富足。这样试炼的结果,是让我们成为无论卑微、富足,都能因信靠顺服神的旨意而凡事喜乐的人。
我们很多时候,相信神的安排,但是,不顺服神的安排。就像约伯,刚开始,他只不过相信神的安排,但他并不顺服神的安排,他觉得神对他绝对不公平:“我一个完全正直的人,敬畏神,远离恶事,神你怎么让我到这步田地呢?!”可是,经过试炼以后,约伯他服下来了。
神的儿女,我们不但要相信神的安排,还要努力顺服神的安排,信服神的安排,这是不容易的,平安稳妥当中不容易做到,所以神要用试炼来操练我们,完全地信并且服祂。
2、学习认识世界的虚空:
雅各说:“因为他必要过去,如同草上的花一样,太阳出来,热风刮起,草就枯干,花也凋谢,美容就消没了;那富足的人在他所行的事上也要这样衰残。”(雅1:10b-11)
雅各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方,讲了当地(巴勒斯坦)的自然环境,因为地理和气候的原因:一阵小雨以后,绿草就很容易会发嫩芽;可是,太阳一出来,太阳光立马就把会把这些嫩芽晒干了,或者说热风一吹过,就把小嫩芽吹瘪了,就像没长出来过一样。雅各用这个当地再平常不过的自然现象,引申到“卑微和富足”的事情。他要我们从从永恒角度看问题,人生的升降荣辱,都不过是暂时的,升高有时,降卑有时,生命本身是虚空无常的,所以,他劝勉基督徒,得失心不要太重,看淡些。 雅各在这里的思想,和以赛亚很像:
【赛40:6下-8】“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,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。草必枯干,花必凋残,因为耶和华的气吹在其上;百姓诚然是草。草必枯干,花必凋残;惟有我们 神的话,必永远立定!”
所以,雅各想说的是,我们不要把自己的生命根基建立在物质、财富、权力地位等这些上面,因为这是不牢固的,是转瞬即逝的,而要把生命的根基建立在永恒上,我们就当把自己的一切完全信托在神的手上。
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事情,圣经并没有说,财富绝不能给我们快乐,而是说,财富和享乐只能带来短暂的享受。圣经上也没有说,我们基督徒,不能发财,不能拥有太多财富、权力,因为富有也是蒙福的一种记号,像亚伯拉罕、约伯,都很富有,但是,我们必须要对今生的财富有清楚的认识,知道它们都是短暂虚空的,不是我们可以真正倚靠的。雅各希望我们在试炼当中,可以有富贵不能淫、贫贱不能移的真信心。
可是不得不说,很多信奉宗教的人,都是为了求福乐的,出发点都是利己自私的。甚至,我们很多人也是这样。信耶稣盼望:今生要发财,无病又无灾,来世得永生。
举例:以前有一个主日学老师,他教的是一个小学生的班级,他给学生讲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,讲完以后,他就问学生:“你们愿意做哪一个,财主还是拉撒路啊?”有一个学生立马站起来回答老师。学生很天真地说:“我活着的时候做财主,死了以后做拉撒路!”这个小孩童言无忌地话其实,代表了我们今天很多人内心的真实想法。
今天世人的价值观,评价一个人,看这个人的财富、容貌、才能,用这些来衡量人的价值,如果你没什么钱,长得也不怎么样,没有受过高等的教育,也没有什么才干,那你在社会上,就不会被人重视。所以,这些不被重视的人,常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,就导致常常很自卑,因为觉得自己这也没有那也不好,好像低人一等。
我们常说“男才女貌”,男人有才华,女人有美貌,两人很般配。现在变成“男财女貌”了,男人有钞票,女人有相貌。可是,钱财会一下子没有的,长相身材再好,也会有年老色衰、身材走样的一天。历史上著名的美人——唐朝杨贵妃,有一天她生病了,皇帝想来看她,她不让皇帝看,她觉得自己生病时的样子不好看,就说“皇上,从前看见我的美貌,现在已经没有了。”圣经说“艳丽是虚假的,美容是虚浮的;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,必得称赞”(箴31:30)。我们看人,不能单看外在的东西,因为这些都容易改变,都会过去。
宠辱不惊,不单是世人的一种很豁达的处世之道,也应该是我们基督徒在试炼当中,一个很好的心态,我们在试炼中,努力做到宠辱不惊,看得淡一点。
回顾总结 今天,我借雅各书1:1-11的内容,和大家分享一个主题:
《国度的智慧——面对试炼》
一、开篇时真诚问安;
二、试炼中仍要喜乐;
三、试炼中不忘祈求;
四、试炼中宠辱不惊。
愿神祝福祂自己的话语,存在我们众人心中,带领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个高山低,仰望耶稣,看淡宠辱,面对试炼,忍耐喜乐,活出一份属天的生命。我们下次接着往下分享。